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大邹平

查看: 759|回复: 1

网友钓到条“带编码”的鱼,担心是谁的“毕业论文”?出处找到了……

    [复制链接]

1万

主题

2万

帖子

5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59834
发表于 2024-12-8 17:17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山东
最近,一位浙江台州网友在社交媒体求助,称自己在大陈岛钓到一条有编码的鱼,好奇这条鱼能不能吃,并附上了一张图片。

根据这张图片显示,被钓上来的应该是一条黑鲷鱼,背鳍末端处挂着一个粉红色的标签,上面写着“浙海研C50”。
此事引起了网友们脑洞大开,有人调侃:“你把别人的论文钓上来了。”
除了这些调侃的,也有一些评论,看起来非常接近真相——

“这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项目,研究黑鲷鱼的,标志放流项目的鱼,主要目的是因为黑鲷是我国重要海水经济鱼的一种,研究也是为了以后的水产养殖。”

潮新闻报道,“确实是我们增殖放流时投放的鱼苗,大家如果捕捞到,可以通过标签上的电话联系我们。”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该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徐主任告诉记者。
近些年,渔业资源逐渐衰退,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每年会进行大规模的鱼苗增殖放流。在放流的鱼苗上进行标记,主要有三个目的:

“第一个可以了解它的生长情况,从放流到捕捞上来时,经过了多久时间,长了多少体重;
第二个看它的洄游路线,比如说在我们舟山海域放的,一段时间后可能在温州那边捕到了,说明它是往偏西南方向移动;
最后是看回捕的数量,计算有多少鱼被什么网具所捕捞,计算回捕率。”

增殖放流活动 受访者供图
徐主任说,如果大家钓到或捕捞到标志鱼,在与他们联系后,可以把鱼装进塑料袋,先冻在冰箱里,再用一张小纸条记下捕捞时间、地点和工具,后续会有工作人员上门领鱼,“我们也会适当地奖励,主要原则是不让捕捞者吃亏。”
据介绍,这位网友钓到的这条黑鲷鱼,是十月初才放流的,“我们有好几个项目在放,大概放了几万尾。”后续进行回捕统计时,研究所需要借助公众的力量,才能了解更全面的信息。截至目前,研究所已经接到了一两百个电话,为他们提供了捕捞信息,“大部分信息还是蛮可靠的。”
12月8日下午,该网友更新了后续
不过,徐主任也提醒大家,他们研究的目的,是了解在正常的渔业生产活动中,到底有多少鱼会被捕捞,请大家不要为了奖励,特意去捕捞,这样便失去了研究价值。

果然,“钓鱼佬什么都能钓到”

也提醒网友们

关注科研工作时

共助科研更好地为人服务!



中国青年报(ID:zqbcyol 整理:陈垠杉)来源:潮新闻(记者:黄玉环)、小红书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有事急联微信:dazouping03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3648

帖子

8357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8357
发表于 2024-12-9 09:40:3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山东
这鱼还活着不,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侵权举报: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;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;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举报微信号:dazouping_com ( 鲁ICP备20028763号 )

GMT+8, 2025-1-15 21:03 , Processed in 0.070468 second(s), 9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